春吉和春平如今都已经嫁人,只剩春安还能常陪在自己身边,这一趟还是要买几个稳妥的丫头回去,回去以后也得给春安找一个良人。
上京夜集灯火阑珊,三人走在街上,和上次又有不同。
余少阳想起上次方柔喝醉的样子,嘴角微弯。
走到一个卖面具的摊位前,两人选了一个兔子的和一个狐狸的,哎?这不尼什么狐那谁和兔什么朱那谁嘛!嗯,好磕!
不远处就是一定木具店,走进去一看就见到来签租赁契书的马木匠,他一看到进来一狐一兔,也是纳闷儿,还没开业呢
“二位客官,本店还未正式…”
再看那揭了面具的夫人,正是方柔。
马木匠愣了一瞬,咧嘴一乐:“上座上座,二位快上座!秋林上茶!”
“不请自来了马老板!”
“实乃小店之幸,夫人是来?”
“我来寻合作了,顺便给你些画样,看你能不能雕刻!”方柔喝了口茶笑眯眯的说着!
“那感情好,我这儿好多东西都是夫人给出的谋划的策,以后也得叨扰夫人!”
“好说好说,我啊就要马老板一成,您看如何?”
“一成?那太低了!”
“人得知足,我只是提点子,月月有一成,可以啦!”
“那,我自是没意见!那您的画样儿?”
方柔从袖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了十二只簪子,从子鼠到亥猪,画风是她在那世看到的一组卡通风格,得亏是在大昭,不然人家要和她要费用了。
“这是十二生肖发簪,马老板想想用什么木头雕才能显出灵动,活泼,可爱!”
“夫人还是叫我马木匠吧!哈哈,那这簪子适合金钗年岁到二八年华的姑娘!”
“不不不,只要心里觉得自己年轻,年龄不是问题!”方柔郑重说道。
“那我先试试,才能定!”
“您试,不急的!我这还有一画样,您看!”
“这是杌子?”马木匠皱了皱眉道。
“差不多,但这里面是空的,上面有加个盖儿,可以打开,里面可以装东西。您这里弄几个,工具啥的都可以放里面,怎么样?”
“哎呀呀!夫人真是脑瓜子太好使了!我也试着做做,正好我这要修葺,装饰!”
方柔笑的一脸心虚,却又不得不坦然,看了眼旁边的狐狸,那人坐那动也未动,只是嘴角抽了抽。
她回过头,内心疯狂吐槽——德性!
事情谈完,又将一块酱牛肉给了他,三人便又沿街去逛了。余少阳牵起她的手,又附在她耳边:“在我心中娘子确实脑瓜子聪慧!”,说完又快速退去。
方柔一言不发,翻了个华妃娘娘的白眼儿,又心道——德性!
买了些漂亮的布匹和宝石,三人便回了四门桥的院子,但见仙儿仰头望月,面容悲伤,听到他们回来的声音,擦了擦眼泪笑道:“怎么不多玩一会儿?有没有带什么好吃的回来?”
方柔装做什么都没看到,一边打开布包一边介绍到:“仙儿姑娘你看,这匹布是我特意给你买的,用她给你做个分体的家居服!”
“那就先谢过夫人啦!”仙儿抚摸着布料,认真的看着她。
“明日我们进宫拜见母亲,回来我们涮锅子吃啊!”
“好,我很期待!”
“那我们去睡了,你也早点休息吧!晚安!”
“余夫人晚安!”
回到正屋,方柔瘫在榻上不想再动,余少阳看着团在那里的她问:“可是不舒服?”
“没有,就是累了!你累不累?”
“我怎么会累,我帮你捏捏!”
说完长腿一迈就到了她身前,手指力道有些大,但酸爽过后却又很舒服,方柔轻轻喟叹。
起身抱着他的腰,整张脸在他胸前蹭来蹭去,余少阳按住她的头,吻了吻她的额:“洗洗睡觉,明日还要早起!”
“嗯,你帮我,不想动!”
他摇了摇头,淡淡一笑,懒猪!却还是照做了。
…………
东宫这两日很是安静,太子妃入了东宫便与太子相敬如宾,世家女出身,打理这些事自是不在话下,可奈何她不是一般世家女,自小在北地长大,自由自在的。
如今,想她才18,本来在家中过的肆意横行,谁想到一纸赐婚圣旨下来,她不得不装的贤良淑德,每天饿的前胸贴后背,说话都不敢大声,虽说太子长的俊,儿时也算青梅竹马,可从八岁全家去了南春城就没再见过,他俩不熟啊!
这几日太子未回宫,她一个人好不自在,刚叫了小厨房上了几个菜,就听到下面人通报:太子殿下回来了!已经到了门口。
她嘴里的肘子瞬间不香了,咽了咽,擦抹了嘴,赶紧起身迎接太子。
“妾身恭迎太子殿下!”
“起吧!进什么呢?”
“呃,您看看!”
嚯,桌上有肘子,蛋羹,炙肉,一碟子小清笋,还有一盅豆腐汤。
“太子妃一个人吃?还挺丰盛!”
“呃,我饿的慌!”她不自在的拧了拧衣角,脸红了红。
太子听了愣了一愣,这么个饭量,平时都没吃饱?
“你虽为太子妃,在东宫不必拘着,想吃就吃!”
太子妃听了眼睛一亮,定定的看着他:“当真?”
“当真!”太子笑眯眯的看着她。
她又让人拿了一双筷子,狗腿的递到他面前:“太子要不要一起?”
姜承泽接过筷子,一早到现在就吃了包子和粥,确实饿了,他二人斯文一阵,太子妃放下筷子抿唇道:“殿下,我想吃的大口一点儿!这么吃,没胃口!”
太子闻言顿住手,大口?要多大口?如同嫂夫人那般?
“可!”
“谢谢殿下,您叫我…臣妾月瑶就可以!”
二人未再言语,这餐饭吃的是杜月瑶进东宫后最香的一次,那份满足感太子都感受到了,他随手拿起一个布袋子递给她:“这是余夫人赠你的,说是沐浴后穿的!我吃好了,去书房忙一会儿就回来,你随意!”
这夫妻二人也是熟悉的陌生人,都成婚三载还如此生疏,杜月瑶起身送他出了门子,回头长叹一声:“太子殿下真的是不喜欢我啊!”
耳力甚好的姜承泽听到她这句十分忧伤的话也是立在那里未动,喜欢吗?她是父皇亲自选的人选,一代名将平阳侯嫡女,将门千金,自己好像真的没有特别认真的关注过她,想起余少阳夫妻的相处模式,他似乎有所顿悟,想了想还是抬脚去了书房。
叫了桃蕊来收拾,自己便去绣香囊了,这香囊是豆青色,一面绣了并蒂莲,一面绣了她的小字:晏晏。
眼看就要收针角了,她觉着眼睛有些累,便起身在屋里打了一套拳,姜承泽刚到门口就听到拳脚声,轻声打开门便瞧见自家太子妃在卧房里凌空飞起,又后空翻了一圈落地,他瞠目结舌,忽的想起那句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这三年只初一,十五两人才一起吃饭,深入交流,没成想原来这女人她也是个有趣的。
来源:群众新闻
视频加载中...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在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一带流传。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工序主要有熔化银水、浇铸毛坯、打叶、出条、拉丝、錾花、焊接、打磨、抛光等。制作的银项圈、银锁、银牌、银手镯、银簪子、十二生肖饰品等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精美、色泽明亮。
2009年,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 李静茹整理)
从左至右:打磨。 银壶。 陈仓银器制作。 錾花。 照片均由记者 李静茹摄
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有个“银匠村”。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共有80多户人家。其中,专门从事银器加工制作的就有50多户,尤以齐家、谭家、王家最为出名。那时,这里的银器名扬西北。周边群众有老人过寿、孩子满月这样的喜事,都会前来买几件有吉祥寓意的银器。
而如今,在慕仪镇,仍完整保留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和制作工具的,只有齐省勋一家了。
6月26日,记者前往“银匠村”,与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齐省勋一家共同探寻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的魅力。
小小银器 展现人文图景
一条扁担,一个吹风筒,一个简易的炉子,是昔日银匠们的必备工具。就是这些简陋的工具,传承着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支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如今,焊接机、压片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为银匠省了不少力。但关键技艺,还是靠手工操作。
陈仓银器的种类主要是首饰类和器具类。首饰类包括手镯、项圈、长命锁、富贵牌、戒指、耳环、银铃、十二生肖饰品等,器具类则有烟斗、水壶、碗筷、腰带扣等。
“白银是广泛应用于首饰制作的金属之一。过去,受经济条件制约,人们很难消费得起价格昂贵的黄金首饰,而价格相对便宜、色泽纯正柔美的银饰便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陈仓银器中最具特色的产品便是手镯和长命锁。”齐省勋说。
陈仓银器的生产环境和用途最能反映关中地区民间的生活情景和民风习俗。过去,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庙会和大集便是农村商品贸易最繁忙的场合。
“银匠们带着工具去十里八乡赶庙会,现场熔银制作银饰。农村老百姓的银饰也多是在庙会上购买。陈仓银器的风格就是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逐步生成的。”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副馆长张宏昌说,“现在,在一些大集和庙会上,还能看到银匠的身影。”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蕴含着银匠的思想感情,承载着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习俗,传承着周秦文化、农业文明和传统礼仪,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张宏昌说。
复杂工序 制成精美银器
齐省勋介绍,手工制作银器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陈仓银器对银子的纯度要求很高,先要选择合适的银料。然后,将银料盛入特制的小钵中熔化成液体,再冷却。接着,将凝固的银块锤打紧实,锻打成所需的形状。锻打步骤需要多次进行,非常耗时。通常,一件银器要被反复敲打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叮叮当当……”铁锤敲打着银块,发出铿锵的声音。齐省勋一手挥着铁锤,一手紧握钳子,把银块打成扁的、方的、长的。接下来,他再根据不同的制作需求,将银毛坯分别打叶、出条、拉丝,完成材料的粗加工。
“打叶”,就是用铁锤将加热后的银毛坯打制成薄片,主要用于制作长命锁和富贵牌。“出条”,就是把银毛坯搓成圆柱,主要用于制作手镯、项圈。“拉丝”,顾名思义就是将银条用专用工具拉成细丝,主要用于制作长命锁和富贵牌的链子。
紧接着,齐省勋将银片放在用锡制成的模具上敲敲打打。不一会儿,银片就变成了一个富贵牌的形状。“这一步就是‘括形’。把括好形的银器压在胶版上就可以錾花了。”齐省勋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操作錾花这道工序一定要心细。花纹在我的心里,心到手到,心手合一,才能錾刻出精美的纹样。”齐省勋的妻子苏林霞说,錾花这道工序一般由她完成。
苏林霞使用的胶版上涂有胶泥。胶泥由松香和清油制成,大约1厘米厚。使用前,她先将胶泥烤至松软,然后将银器压在上面,用锤子敲打小钢钎进行錾花。
焊接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焊接过程中,温度是最难把握的。温度过低融化不了焊料,温度过高又会烧坏银器。只有充分了解焊料和银料的特性,才能掌握最佳的焊接温度。”齐省勋说。
按照银器的式样,把相关部件焊接起来,再焊上一些点缀的装饰,经过打磨、抛光、去污后,一件银器就制作完成了。
“如果想让银器多一些色彩,还需要上翠、点蓝。”齐省勋说。
经过10多道工序,一件手工制作的银器才算是完成。那凝聚在器物中的时光和心血,正是陈仓银器的价值所在。
匠心传承 延续传统手艺
之前,在慕仪镇银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学习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齐省勋从不拒绝上门求学的人,毫无保留地把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教授给他们。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传承这门手艺。
如今,齐省勋的儿子和徒弟,不但继承了传统手艺,还在原来的打叶、出条等工序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使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更加完善。“我收过许多外省的徒弟,有四川的、河南的,也带过周边凤翔、周至的徒弟。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室,靠着这门手艺增收致富。”说到这,齐省勋很骄傲。
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便捷的物流体系,给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2007年,陈仓区制定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10年保护目标和5年保护计划,成立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保护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整理资料、建立传承人档案、积极开展原始制作工具保护和非遗项目申报等工作,帮助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顺利入选非遗名录。
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投入资金11万元,为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建立档案,拍摄制作视频进行记录,并为齐省勋修缮了银器作坊、补充了设备,还多次举办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培训,培养了一批热爱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的年轻人队伍,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们还在齐省勋银器作坊的基础上建立了陈仓区银器制作技艺传习所,通过举办银器制作培训班培养传承人队伍、组织银器匠人进行技艺交流研讨和银器新品研发,为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张宏昌说。(记者 李静茹 通讯员 朱皓璠)
三秦守艺人 | 齐省勋:锤起锤落间的传承
一件银器的诞生,往往需要经历十几道工序和千百次的锤打。40多年来,齐省勋制作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陈仓银器,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诉说老手艺传承的故事。
6月26日,记者几经寻访,来到齐省勋的银器作坊。作坊里最显眼的,就是一台小小的压片机。而这台压片机,也是作坊里唯一的现代化加工机械。
“用机械成批做出来的东西都一样。而手工制作,一千个物件就有一千个样子,可以随时调整。做出来的东西原生态、有韵味,还可以满足顾客的各类要求。这就是纯手工制作银器的优势之一。”齐省勋说。
齐省勋一边介绍,一边做银器。“就拿做手镯来说吧,从熔化银料、打叶、出条、拉丝、錾花,到打磨、抛光,操作完这些工序要耐着性子坐上两三个小时。光是打叶、出条、拉丝这3道工序,不砸上三四百锤是达不到要求的。用一句行内流行的话说,我们打的不是银子,而是耐心。”齐省勋说。
一个工匠要制作一件完美的银器,除了依靠多年练就的“手力”和“眼力”外,还要有“心力”。作品要体现出工艺美术的造诣,就要求匠人有想象力、掌握民俗知识。比如,錾花时必须用专用的精细工具,保持专注。
“松柏的纹路相对简洁一些,而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纹路就非常复杂。我们不但要錾出花瓣,还要点刻花蕊,必须心到手到、心手合一。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近乎完美的银器物件。”齐省勋说。
齐省勋的微信名叫“陈仓银匠”。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也为之感到骄傲。每天,齐省勋和妻子苏林霞天不亮就起床,迎着日出走进那间银器作坊,直到日落才归家。
累吗?齐省勋笑着摇摇头,满足地看着摆满银器的展示柜。满柜子的银器是齐省勋的宝贝,也是岁月的馈赠,承载着他最美好的回忆。
齐省勋告诉记者,为提升制作技艺,多年来,他坚持跑市场、拜师傅,吸纳各地银器制作的特色精华。在继承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他还学习了多种工艺技法。他制作的银牌、银锁、银镯子等兼具传统与现代元素。
“现在,大家都讲工匠精神,讲工匠精神的传承。对此,我的理解很简单:只要有人爱学,能学进去、能学好学精,咱这老手艺就能传下去。靠老手艺养活自己,再把它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传承。”齐省勋说。(记者 李静茹)
记者手记 | 非遗技艺未来可期
一直以来,非遗技艺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非遗传承人迫切需要探索一条加快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是主体。要让非遗技艺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就需要让它的趣味“落实”到人们生活中。近年来,宝鸡市致力于保护、传承、发展非遗,让非遗回归大众,持续开设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和非遗技艺体验课程,为非遗传承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非遗技艺的传承,要加强创新。“跨界传承”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跨界”不仅是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还是“手工艺+创意设计”的融合。在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传承人要敢于引进“创意设计”的人才,并思考手工艺品与当前人们生活的关系,着力提升审美能力。譬如,设计师可通过针对性的预先设计,为非遗增添全新的元素,为非遗技艺进入现代产业链、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机会。
非遗技艺的传承,还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近年来,宝鸡地区的不少非遗传承人在这方面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尝到了甜头。譬如,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设计了富有现代元素的银器,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马勺脸谱技艺传承人将马勺脸谱元素应用于陶瓷杯、时装、手包、折扇等生活用品……这些作品给非遗项目带来了生机,也给非遗传承人增加了收益。
与此同时,手工体验的新业态逐渐兴起,为非遗技艺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宝鸡的西府老街、六营村等地,游客可以上手体验捏泥塑、制作木版年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既要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又要不失其技艺本质,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艺。而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理念,也在激发非遗技艺的内在活力。非遗技艺未来可期。(李静茹)
2015-04-09 11:29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文/吴小毛
字号:
桃花银簪
银簪是古代人们用于绾发和装饰的一种最为常用的头饰。簪的本名称“笄”。银簪最初的作用是“男以定冠,女以绾发”,男女都可以使用。古时《孝经》中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记载,因而古代男女都留长发,除了削发为僧为尼,没人随便剪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但男子20岁体犹未壮,故也称“弱冠”。女子15岁又称“及笄”。那时男子用簪子把帽冠固定在头发上,因而男簪一般较长,而女子头饰则有长有短。到了清代,男女发式有了根本性区别,男人拖辫子,女人盘发髻,银簪渐成女子专用品。民国以后,男女理发之风渐行,银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银簪的样式多种多样,常见品种有双顶簪、如意簪、通气簪、盘髻簪、耳挖簪等。就形制而言,单股笄称“簪”,双股笄为“钗”,笄首有垂珠坠饰者则称为“步摇”。银簪造型千姿百态,样式工艺丰富多彩。从银簪上的图形纹饰看,银簪的装饰大致可以分为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人物神仙、吉祥符号、吉祥文字等。花卉果木中常见的有牡丹、莲花、梅竹、石榴、桃等。如“水仙簪”,名中有“仙”字,是吉利的花卉,人们认为用它作吉祥图案可避邪祛秽,给家庭带来吉祥;祥禽瑞兽有龙凤、仙鹤、鹿、十二生肖等;如“梅花与鹿”簪,因梅花分五瓣,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鹿借“陆”之谐音,“陆”与“六”同音,鹿又谐音“禄”,寓意六六大顺、加官进禄。吉祥符号有八吉祥、八宝、琴棋书画、文房四宝以及各种传统几何纹样等。吉祥文字有“大吉祥”“五世其昌”“福、寿、禧”等。银簪的装饰方面不仅展现了精美的图纹,也体现了古人们深深的文化情结。这些图案纹样运用形象符号的组合,传达着祈福纳祥、爱情美满的愿望。
明清时期,女性发饰达到了传统精湛工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历史上民间簪钗中最精美的发饰。当时蝴蝶、蜻蜓、蝉等灵巧的昆虫图案都展现在女性的钗头上,形成独特风景。
相关问答
周末不想一个人过,最先想到的就是和朋友聚会,提到...ju聚hui会最难受的就是,没有新意,只有雷同...找家餐馆,吃吃?he~he~愉快地打一局王者农药...下...
我是生了二宝妹妹给买了双毛线鞋子,自己觉得很好看,也想学着做,就学会了,回来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做玩偶。这是初期的作品,已经送人了!这双是给二宝做的...我是...
魔法少女小圆魔卡少女樱未闻花名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等等等等这全是动漫美图,收了吧!(๑❛ᴗ❛๑)魔法少女小圆魔卡少女樱未闻花名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等...
金钗之年,指的是妇女插于发髻的一种金制首饰,由钗头和两股簪子合成。女子12岁,又称金钗之年,因为古代的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对于12,中国文化格外...
本人也是非常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一般檀木料子做文玩类的话,较大规整可以做无事牌,檀木梳之类,如果是长条的可以做成木簪子之类的,再小一点可以考虑...
英雄结,传统的彝族头饰,长期的服饰历史发展而来,有勇敢之意,区别于女性头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英雄结’。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
《金瓶梅》的问世,在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史上形成了几大突破:第一,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第二,《金瓶梅》还是中国文学...
关注【糖小姐的闺蜜圈】闺蜜美,世界才美...不!你会比闺蜜更美!文末有惊喜!谢邀!今天小糖要来和大家说说的就是中国风的化妆品们。话说大家也都懂,这些年...在...
你好,谢邀。看动漫流泪,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能力高~~确实故事设定的好~我很喜欢七龙珠,但是我看七龙珠,全程没有说流泪…翻过来覆过去,500多话没有看哭啊…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