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它在古代有很多叫法,如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物、十二虫、十二属等,又俗称为十二属相。
十二生肖是何时出现的?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传说中,十二生肖的排序又是怎样确定的?作为十二生肖的十二种动物符号,它们都有什么象征寓意?古代有哪些名人,又与守护你的生肖相同?
关于十二生肖排序的原因,后人的解释也是大费周折。有的说与阴阳五行有关,有的说与动物的活动规律有关,如“子时”,老鼠最活跃;“丑时”,牛开始反刍;“寅时”,常听到虎啸;“卯时”,兔子出窝;“辰时”,多晨雾,疑似龙在其中;“巳时”,蛇出洞;“午时”,太阳最烈,与马相当(地支与马联系在一起可能相当早,如《诗经·吉日》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未时”,适合放羊;“申时”,猴子喜欢的时间段;“酉时”,鸡回窝;“戌时”,狗开始活跃;“亥时”,猪拱槽。这可能是十二生肖排列先后原因的较为合理的推测。
十二生肖中,每一种动物都是一个象征符号。
《瓜鼠图》 明 朱瞻基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鼠。 老鼠是聪明的象征,尤其在保全性命上,老鼠更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智慧和才能。苏轼的《黠鼠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钻进袋子出不来,就先叫,把人吸引来,然后装死,等人把它倒出来,马上就逃跑了。老鼠还象征富足,民间常说“仓鼠有余粮”,家里有粮食,老鼠才会多,所以在吉祥文化中,人们又反过来认为,老鼠多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一些地方甚至将老鼠奉为“财神”。老鼠还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据说一只母老鼠一年可生育5000只左右,因而民间常将鼠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在吉祥画中,画几只老鼠嗑瓜子,就象征着多子。老鼠与葫芦、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也可组成具有这样象征寓意的吉祥图案,与之寓意相似的还有老鼠嫁女的年画和剪纸,也表达的是古人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古代属鼠的名人主要有:陶渊明、魏徵、骆宾王、王之涣、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蔡襄、李清照、戚继光、郑成功、龚自珍等。
《五牛图》唐 韩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牛。 中国是农耕文化,因而国人对牛感情很深。牛是吉祥的象征,古人用牛祭祀,用牛的肩胛骨占卜,牛具有沟通天人的作用。牛是力量的象征,一些地方往往喜欢以牛头、牛角作装饰,祈求用牛的强壮和力量禳灾避邪。《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其本相是一只大白牛,其本事高强,可与孙悟空相匹敌,被称为大力王,“大力”二字,正体现了牛的特征。牛还是踏实与奉献的象征,《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景公特别爱自己的小儿子,他常俯身扮成牛和儿子做游戏,这就是鲁迅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的典故。
古代属牛的名人主要有:霍去病、苏武、刘备、孟浩然、王维、李白、柳宗元、范仲淹、苏轼、顾炎武、谭嗣同等。
《虎威图》清末民初 张善孖 现藏天津博物馆
虎。 虎作为百兽之王,常被民间视为勇猛、阳刚的象征,所谓虎虎生威,百兽震恐。所以古代“虎”的符号经常与军事有关,如虎旗、虎符、虎将等,都是取虎威猛的寓意。虎还有庇护和辟邪的象征寓意,《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早期的形象:“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西王母与虎有关,而西王母又是掌管不死药的,可以使人长生,所以古人认为虎可以庇护小孩子成长,于是满月时要给小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等。
古代属虎的名人主要有:张衡、阮籍、顾恺之、张九龄、归有光、宋濂、汤显祖、唐伯虎、文徵明、李时珍、魏源、严复等。
《梧桐双兔》清 冷枚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兔。 兔是月亮的象征,汉代刘向《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这是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在西汉帛画中,我们发现,月亮上确实有一只大蟾蜍,旁边还有一只奔跑的兔子。闻一多在《天问释天》指出,最初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实际只有一只蟾蜍,“兔”完全是出于读音的误会,但发展到后来,大概人们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这种动物,“玉兔”的形象逐渐压倒蟾蜍,成了月亮的代称。兔还是善良的化身,它几乎和其他任何一个生肖都能“合得来”。如兔与鼠有亲缘关系,兔属于“鼠兔”一科;在汉画像石中,兔和牛同处一个画面上;古人常说“蛇盘兔,必定福”,认为男属蛇,女属兔是最为理想的婚姻。人们希望马像兔子一样快,所以飞兔、赤兔等马皆以兔命名。在婚姻上,古代还有“青兔黄狗古来有,万贯家财足北斗”的说法,认为属兔和属狗的婚姻也很搭配。
古代属兔的名人主要有:曹丕、司马昭、李靖、狄仁杰、苏辙、郭守敬、戴震、段玉裁等。
《云龙图》南宋 陈容 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龙。 龙的形象是集牛、马、虎、鹿、骆驼、蛇、兔、蜥蜴等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人们创造的动物形象。龙是男性的象征,《周易》中把“乾”作为男性的象征,而乾卦即是“龙卦”。龙是皇权的象征,帝王常常宣称自己是“神龙在世”“真龙天子”,以此来博取人们的信任和支持。龙还是成功的象征,“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考试中举则称“跳龙门”。
古代属龙的名人主要有:刘向、扬雄、班固、李商隐、温庭筠、朱元璋、王阳明、蒲松龄、纪昀等。
《五瑞蛇图》清 任伯年 现藏故宫博物院
蛇。 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可见蛇地位之高。在上古时期,蛇是通神的象征,《山海经》中,山神往往都要拿着蛇,蛇是神的标志。蛇还是青春永驻的象征,古人看到蛇蜕皮,认为它能死而复生。蛇还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斯干》说梦到蛇是一种吉祥的预兆。闽越人对蛇最为崇拜,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
古代属蛇的名人主要有:孔融、陆机、王羲之、祖冲之、周敦颐、黄公望、徐渭、于成龙、林则徐、章炳麟等。
《八骏图》清 朗世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马。 古人崇拜马,《山海经》中有许多“人面马身”“马身龙首”的神灵。马奔跃驰骋,飘逸的造型象征着狂放不羁、气势非凡,此外,《易经》云:“乾为马”,马还是君主的象征。正因为马有这些特征和寓意,历代君王将帅都以拥有骏马为荣,如传说周穆王有八骏,秦始皇有“追风”,项羽有“乌骓”,唐太宗钟爱“六骏”———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他将这些马的造型刻在昭陵以表彰战功。很多古代著名画家喜欢画马,如唐代的韩干,专门给唐玄宗画马,他被誉为“画马鼻祖”。
古代属马的名人主要有:张良、李世民、康熙、章学诚、康有为等。
《开泰图》清 朗世宁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羊。 羊是吉祥的象征,许慎《说文解字》曰:“羊,祥也。”在镜子的铭文中,“羊”字往往直接代替“祥”。明清木雕、瓷器中多有“三阳开泰”的图案,描绘母子三只羊在红日下的纹图,象征祥瑞安和。除了“三阳开泰”,还有“五羊”的说法,广州就是五羊之吉。传说有五个仙人带来了五只羊,带来了五谷丰登和祝福,广州将“五羊”奉为五谷之神,广州也被称为“羊城”。《诗经》中有一篇《羔羊》,国君让大臣穿上洁白柔顺的羔皮衣服,是希望他们的品德操行如同羔羊那样,节俭正直,表里如一。有一个成语叫“羊羔跪乳”,小羊羔在吃奶时跪在母亲面前,羊又是子女孝顺的标志。此外,羊还是美善的象征,《说文解字》对“美”的解释为:“美,甘也。从羊,从大。”
古代属羊的名人主要有:曹操、卢照邻、贺知章、元稹、杜牧、杨玉环、岳飞、司马光、欧阳修、曾巩、王夫之、焦循、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蜂猴图》清 沈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猴。 一提到猴,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顽皮、聪明,这正是它的品性。此外,因为猴与“侯”同音,所以猴还是侯爵的象征,在吉祥画中,画一只猴子骑马,其寓意就是“马上封侯”。另外猴子还是长寿的象征,这主要是将猴子与“仙桃”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寓意。另外,明清时期,随着《西游记》的传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猴子逐渐有了神通广大、不畏强暴等象征寓意。
古代属猴的名人主要有:司马迁、武则天、韩愈、辛弃疾、文天祥、徐达、袁崇焕、阮元、孙诒让、左宗棠、黄遵宪等。
《子母鸡图》宋代 佚名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鸡。 鸡象征光明,太阳东升西落,而鸡则早鸣晚栖,因啼叫而唤出太阳,所以人们往往将鸡和太阳联系起来。“鸡”因为谐音“吉”,常被作为吉元素,在吉祥画中,画一只站在石头上的大公鸡,就是“室上大吉”之意,因为公鸡打鸣,所以画一只大公鸡与牡丹,其寓意又是“功名富贵”,等等。我们熟悉的一个词叫“金鸡报晓”,金鸡在古代也是重要符号,古代在大赦天下时,其仪式是立一长杆,杆头设一黄金冠首的金鸡,口衔绛幡,然后把罪犯带到金鸡下面,宣布赦免的命令,所以金鸡又象征着大赦,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曰:“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正是取此意。
古代属鸡的名人主要有:杨坚、唐玄宗、颜真卿、郭子仪、寇准、王安石、苏洵、黄庭坚、张居正、郑板桥、张之洞、梁启超等。
《竹荫西狑图》清 郎世宁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狗。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象征忠诚,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又象征财富,狗忠实于主人,更通人性,很多人给自己的狗起个亲昵、吉祥的名字:旺财。据说广东人和香港人最早把狗叫旺财,“旺财”也是口音“旺旺”的意思。狗还象征吉祥,“天狗守吉祥”和“天狗保平安”成为对联中常用的话。
古代属狗的名人主要有:孔子、董仲舒、司马相如(原名小犬)、李渊、朱熹、黄宗羲、皮锡瑞、洪秀全等。
《牧猪图》清 任薰 现藏故宫博物院
猪。 在民间,猪被称为“福运使者”,象征富足、吉祥、富贵。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只陶猪,此猪头肥大,憨态可掬。我们常说“耳大有福”,崇尚大耳的习俗其实就是源于远古时期对猪神的崇拜。古代对大耳的崇拜多见于诗文,如《长歌行》中描写“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三国演义》中说刘备的长相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猪还是福运的象征,唐代时中了进士,学子要到大雁塔题名,须用“朱笔”,于是人们常用“朱笔题名”象征着高中,而因为“猪”与“朱”,“蹄”与“题”谐音,所以在民间形成习俗,亲友们会赠送给赶考的亲人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此外,猪还是财富的象征,猪被称为“金猪”“乌金”,唐朝的《朝野佥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
古代属猪的名人主要有:房玄龄、包拯、方以智、毛奇龄等。
总之,这十二种动物,每一种都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有着吉祥的寓意。而作为一个整体,十二生肖不仅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如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它还与十二地支相结合而被用于纪年,于是,每个中国人出生后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属相,每个人的属相就如同个人的“守护神”,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崇奉,而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人们对每种动物文化品性的认同。
节选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节
(题图为十二生肖国画 徐悲鸿作品)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赵运涛
本期内容,咱们说一说十二生肖,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
漫夜细数封神中的妖,有名有姓的大概有20多只。
都说截教是湿生卵化,披毛戴角,但实际上也只占不到一半的名额。
那么12生肖中到底出现过哪些动物呢?
咱们一一说来。
首先说最霸气却又很可怜的一种动物,也是传说中的物种。
第一种,龙。
自古传说,龙是具有灵性的物种。腾云驾雾,呼风唤雨。
人间帝王也号称龙子,华夏先民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然而,龙在各种神怪小说中的地位却并不高。
西游记中,四海龙王身为天庭敕封的神官,掌管人间行云布雨。
结果呢?
被孙悟空欺负得跟三孙子一样。
封神中也是如此,东海龙王被幼年时期的哪吒吊起来打,太子也被剥皮抽筋。
实在是可怜的很。
说起来,他们也是封神中名气很大,实力却弱得可怜的生肖。
第二种:鸡。
纵观封神全文,也只出现了一只鸡精。
轩辕坟三妖中的九头雉鸡精,人家也算是得道了,还是被女娲娘娘认可的妖怪。
此妖还颇有脾气,最后被杨戬追杀时,这样说过:“我们姊妹断送成汤天下,与你们做功名;你反来辱我等,何无天理也?”
实力上嘛,也就那样。
在杨戬手下只撑了三五个回合就被打跑了。
可见,这是一只有性格却很可怜的生肖。
第三种:兔子。
要说实力,这只生肖妖怪,应该能名列前茅。
甚至不低于元始天尊座下的玉虚十二仙。
封神中只出现过一只兔精,便是通天教主随侍七仙中的长耳定光仙。
漫夜也是属兔的,但对这只妖怪一点好感都没有。
通天教主祭炼六神幡,就是为了在最后关头翻盘。可惜他错付于人,长耳定光仙带着六神幡叛变了。
一方面来说,长耳定光仙算是识时务的俊杰,反过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反骨仔。
临阵倒戈这种事,谁都会恶心。
第四种:猴。
这个就不必多说了吧。
说起有实力的妖怪,袁洪应该算是顶尖的了。
杨戬都奈何不了他,甚至在桃山上还被袁洪击退。
如果不是女娲娘娘借山河社稷图,杨戬想要擒拿此妖,怕是要摊上更多的波折。
袁洪的形象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多有重合,也是个能折腾的主。
可惜在封神中被定义为妖怪,没有主角光环,再强也得被干掉。
袁洪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起码有两种法宝让他畏惧,一种是杨任的七禽五火扇,还有就是哪吒的九龙神火罩。
猴子怕火是本能,但漫夜认为,他更怕的是烟熏。
这一点又跟孙悟空暗合。
第五种:蛇。
蛇精常昊也是梅山七怪中的一员,擅长喷吐毒烟和召唤毒蛇。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亮点,袁洪的忠实小弟。
第六种:羊。
羊精杨显同样是梅山七怪中的成员,只是实力很差。非杨戬一合之敌。
被杨戬化作猛虎,将其斩成两段。
在古人的印象中,羊一直是温顺的动物。在封神中出场为妖,也算是一种特色了。
第七种:猪。
这种生肖憨态可掬,很可爱。
但在封神中,猪精朱子真也算是个反面典型。呆头呆脑,贪婪好吃。
凶残起来堪比西游记中的猪八戒。
可惜,这货啥都敢往下咽。吃了杨戬后,被闹得五脏六腑不宁。又被赶进周营,被南宫适一刀宰了。
第八种:牛。
说起这种动物,在封神中大多以坐骑出现。
比如三大神牛。
黄飞虎的五色神牛,老子的板角青牛,还有通天教主的奎牛。
奎牛从某种意义讲,并不是牛,而是一种传说中的雷兽。
但却还有一只牛精,也是梅山七怪中的一员。
金大升。
要论实力,这位在七怪中可排行第二,仅次于袁洪。
作战时可喷涂一块牛黄,非常厉害。
此妖也是被女娲娘娘亲自收服的,也算是很有牌面了。
第九种:狗。
牛有牛黄,狗有狗宝。
同为梅山七怪的狗精戴礼,跟金大升类似,也修炼了一颗红珠对敌,应该就是狗宝了。
这狗宝也很厉害,哪吒都不敢力敌。
只是碰上了养狗的杨戬,哮天犬也算是狗族中的佼佼者。一口咬住戴礼,被杨戬斩于马下。
堂堂梅山七怪之一,甚至还斗不过哮天犬。
可见,哮天犬当属封神演义第一狗了。
说完了以上九种,剩下的三种在封神中并没有得道者。
先说第一种:虎。
按理说,老虎是很厉害的物种,但在封神中却罕有提及。
申公豹的坐骑是一只老虎,但也没啥特殊表现。赵公明的坐骑也是一只黑虎,同样没有什么战绩。
这样一种猛兽竟然会被忽视,实在是难以理解。
相比之下,西游记中的虎力大仙就有牌面多了。
那么封神作者为啥不喜欢老虎呢?
唐宋时期是虎患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在各种古典小说中,只要是以唐宋时期为背景,肯定会提到老虎。
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
而江浙一带,老虎是很罕见的动物。可能封神作者一辈子都没见过,所以对其也不太感冒。
第二种:老鼠。
封神中没有提过老鼠。
而在西游记中,地涌夫人的描写可算精彩。
那是一只很有来头的老鼠,在灵山偷吃过贡品。得道之后自称半截观音。
后被李靖哪吒父子抓到,饶其一命。
老鼠精也算是有情有义的,拜李靖为父,哪吒为兄。
这一波大腿抱得很溜。
那么封神中为啥没出现过老鼠精?
可能只有一个解释,明清时的江南一带,并没有多少关于鼠精的传说。
而在东北的萨满教却有很多老鼠精怪的传说。
也可以说,这应该跟地域文化有关。
第三种:马。
自古,人们就对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大江南北,西域塞外,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马。
战争、运输、搞文艺,都离不开马。
而在各种志怪小说中,只有西游记中出现过不算妖怪的白龙马。
可见,很多作者都不愿意亵渎这种动物。
那么是不是说封神中没有跟马有关系的神明?
有,但没有明确指出。
封神中有这样一位奇怪的神仙,骷髅山白骨洞的一气仙马元。
此人食人心肺,异常凶残。
从其形象和行为来看,这位不像是仙,更像是一种魔头。
马元最后被准提道人收走,传说是成就了佛果。
那么此人跟马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不能因为姓马,就硬跟马这种物种扯上关系。
咱们从马元被收服的过程,可以窥得一丝真相。
马元在野外见到一位妇人,不由分说撕着吃了。还没吃完,就发现手脚都长在了妇人身上。
其实,这妇人是文殊广法天尊变出的诱饵。
那么马元为啥这么喜欢吃人?
可能跟他后来的身份有关,便是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身为观音三十二相之一,也称作马头观音,或是狮子无畏观音。
表征为啖食一切众生无明罪障,摧破诸恐而现之形。
只不过,封神中将其定义为一种邪恶的魔头,并没有细究其在佛门中的深意。
纵观各大志怪小说,这种描写还属孤例。
好了,本期内容到此就说完了。
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配图:九轩文化封神演义连环画。
#古籍守护人#之前我们讲到,唐僧师徒在“四木禽星”的帮助下终于铲除了金平府祸害百姓的犀牛精,这回啊,眼看唐僧就快走到天竺国的首都了,胜利在望的时候唐僧遇上了取经路上的最后一个妖怪——玉兔精。虽然这还不是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但过了天竺国以后,就再也没有各种变幻人形的妖怪出来要害唐僧了,所以这个玉兔精在《西游记》里就成了一座里程碑,正式宣告《西游》妖精时代的终结。
今天先不忙着讲这段故事,我想借着妖精时代终结这个关节,先来回顾一下《西游记》里出现过哪些神魔鬼怪。不过,《西游记》里的妖怪太多,一讲的篇幅可放不下。正好兔子是十二生肖的一员,我就带你来找一找《西游记》里的十二生肖吧!
生肖,又叫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配齐十二个年份。我们中国人从殷商甲骨文那时起,就用一套天干地支的符号来记录历法,而这十二生肖也就是跟十二地支相配的。流传到今天的定型版本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不过,在殷商甲骨文里,还只有地支,没有生肖。现在的考古研究发现,大概在秦汉之间的一些出土文献里,就开始出现生肖的踪影了,大概到了东汉,十二生肖就基本已经全部配齐了。这个时间如果跟《西游记》的时间线索相比,正好是唐僧取经之前五百年的时间范围内,也就是说十二生肖的定形,差不多就在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之时。好,闲话少叙,咱们按着十二地支的顺序,来看一看《西游记》里出现的生肖们。
十二生肖第一名是子鼠。《西游记》里出了个金鼻子白毛老鼠精,也就是无底洞里的地涌夫人。这老鼠精抓走了唐僧准备成亲,孙悟空就把她的干爹——托塔天王李靖给请来了,终于把这老鼠收伏了。这是《西游记》里最有名的老鼠精了。除了这只小白鼠,还有一个妖怪,勉强也能算成一个鼠辈,那就是会吹三昧神风的黄风怪。黄风怪的原形,其实是个会放臭屁的黄鼠狼,可是《西游记》呢,偏偏把它叫做黄毛貂鼠,他也是在灵山修行得道的。照说黄鼠狼应该是专吃老鼠的天敌,但在《西游记》里似乎有点搞混了:白老鼠偷了佛祖家的香花宝烛,黄鼠精偷了琉璃盏的灯油,老鼠偷油,都成了一个德性。
再来看十二生肖第二名:丑牛。你发现了没,在《西游记》里凡是成了精的牛,那真的都很牛。最有名的牛精,当属孙悟空的结拜大哥牛魔王。他一家三口,太太罗刹女,儿子红孩儿,也都是牛人,不愧是《西游记》里最牛的一家。另外,金兜山独角兕大王,他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靠着从主人家偷来的金钢琢,天不怕地不怕,连佛祖的宝贝都降伏不了它。你说牛不牛?除了这两家,金平府的犀牛怪,也打败过孙悟空,因为沾个牛字,勉强一块儿算吧。最后还别忘了,在双叉岭还有一个特处士,“特”就是公牛,虽然《西游记》没写他会什么本事,但好歹是唐僧最先碰到的一拨妖怪,也值得纪念一下。
十二生肖第三名是寅虎。比起老牛,老虎在《西游记》里的存在感,可差远了。刚刚提到了特处士,那就不能不提一下双叉岭老大——寅将军啦。还好那时唐僧还没收悟空当徒弟,不然这寅将军肯定是金箍棒下的一条亡魂。除了寅将军当过妖怪老大,老虎一般都是小妖角色,比如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还有金角银角大王家的巴山虎。要说《西游记》里最有名的老虎精,那得属车迟国斗法里的虎力大仙了,他求雨用的五雷法,那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除了求雨,也就没什么其他大本领了。
这十二生肖的第四名,就是卯兔了。《西游记》里的兔子是谁呢?没错,就是天竺国冒充公主的玉兔精。兔子精的故事说来话长,这个我们下一回细说。
十二生肖第五名是谁呢?辰龙。说起《西游记》里的龙,那可就多了去了,泾河龙王、四海龙王、碧波潭龙王、乌鸡国井龙王,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按理说龙王本该是神仙,但也有自甘堕落的,比如祭赛国偷佛宝的碧波潭老龙王一家,跟牛魔王当朋友,招九头虫当女婿,终于招来了灭门之祸。你别忘了,唐僧的坐骑小白龙,也跟被贬下凡的八戒沙僧经历一样,在鹰愁涧落草当了妖怪。
接着来看十二生肖的第六名:巳蛇。蛇跟老虎一样,在《西游记》里也属于存在感非常低的一类妖怪。《西游记》里只出现过两个蛇精,一个是七绝山的红鳞大蟒,被悟空和八戒联手给玩死了,这妖怪连变个人形都不会,白长了一副吓人的样子。另一个蛇精,是黑风怪的朋友,化身白衣秀士,跟黑风怪讨论炼丹,可一出场就被找上黑风山的孙悟空给打成了死蛇。《西游记》里老虎和毒蛇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我之前也解释过,这可能是作者在避讳,故意不写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人最害怕的动物。
十二生肖里的第七名是午马。不过,《西游记》里没有一个像样的马妖怪,小白龙变的白马勉强算一个。再硬凑一个,就是阎罗王幽冥界里的马面鬼了。历朝历代,马成精的故事屈指可数,这可能是因为中原地区不产马,马都是中原王朝用丝绸茶叶这些货品从西北或北方少数民族那儿换来的,属于稀罕物。再加上马的样子看起来又老实又温柔,实在不像会成精害人的样子吧。
十二生肖第八名是未羊。羊跟马一样,都是温顺的动物,咱们中国汉字“善”跟“美”这些字形里,都有一个“羊”字。《西游记》里出了一个羊力大仙,他不像大哥虎力大仙那么鲁莽霸道,也没有二哥鹿力大仙那么奸诈狠毒,在喝孙悟空特制圣水的时候,最有心眼儿。总的来说,不算是个讨厌的妖怪。
十二生肖第九名是申猴。这就不用说了,整个《西游记》都可以说是一部猴书啊,孙大圣就别提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那是一大堆呢。不过要说起妖精,就不得不提一下六耳猕猴,他一出现,搅得天地人三界是一片混乱,一个孙大圣就够大家受的了,没想到又冒出来一只想去西天取经的猴子,而且本领跟真大圣一样高强。最后,如果不是如来出手,天地间的秩序就真的要乱套了。
十二生肖的第十名是酉鸡。《西游记》里虽然没有鸡出来做妖怪,却有鸡来当神仙。他们是大公鸡昴日星官,还有他的老妈老鸡婆毗蓝婆菩萨。这两位都是高人,《西游记》里但凡有毒虫出没,只要他俩出马,就能手到擒来。像什么蝎子精、蜈蚣精、蜘蛛精,孙悟空见了都头疼,但只要一见昴日星官和毗蓝婆,这些虫子全都只有乖乖受死的份儿。
十二生肖第十一名是戌狗。《西游记》里也没有狗妖,甚至也没有狗当神仙。但是,有一条狗,那是威名赫赫,连孙悟空都吃过他的亏。不错,就是二郎神养的一条细犬。注意啊,人们一般都把二郎神家的这条狗叫做哮天犬,但《西游记》里可没有提过这个名字。这条《西游》无名猎犬,特别勇猛,跟着二郎神战功显赫,除了一起活捉孙大圣。在碧波潭大战九头虫的时候,二郎细犬也立过战功,就是它一口咬掉了九头虫的一个脑袋,才让九头虫落荒而逃的。
最后一名当然是亥猪了。这当然得说《西游记》里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一号配角,猪八戒了,他是天蓬元帅错投猪胎,才变得猪头猪脑,还沾染了一身肥猪贪吃懒做的坏脾气,不过如果不是二师兄又憨又傻的样子,取经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欢声笑语。
好,以上就是《西游记》的十二生肖。最后想问问你,在《西游记》里还有没有十二生肖的漏网之鱼呢?如果你有发现,快到评论区来告诉我吧。咱们,下回接着说。
相关问答
[回答]龙
有红雨,说历史,品人文,悟道理。我是红雨。我发过一篇文章和您的问题相关,你可以看看各个属相的名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鼠: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主要...张若...
陕西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40公里处礼泉县烟霞乡九山上。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墓。陵园面积2万公顷,周长60公里,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
[回答]谜语鹅来鸟非,月上中梢,目上朱砂,己异非已,勺旁傍白,万事开头,工戈不全,两心映月,一月二心,大地回春,雨下挚友,人站尔边。猜一十二个字谜语;倒着批...
刘雪华目录[隐藏]一.演员刘雪华○电影作品○电视作品○从影简历○相关内容二.副教授刘雪华○研究经历○研究成果[编辑本段]一.演员刘雪华刘雪...
作者:苏沉船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18222/answer/40006038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
然而,这种艳丽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费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愤四起.因而,大业十二年(616年)秋天,隋炀帝准备偕萧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时,众大臣苦苦劝谏:“若再纵情游...